吾湖文明网>都市>活佛济公第四部 > 第335章 老药柜存济世心 药香渡厄解遗恨
    霜降过后,灵隐寺的晨露总带着几分寒凉,山脚下的药田却依旧青翠——那是钱塘镇“仁心堂”药铺的药田,可最近药铺却大门紧闭,掌柜的李大夫天天往灵隐寺跑,愁得头发都白了大半。

    “大师!求您救救药铺!

    ”李大夫刚到山门外就抓住济公的衣袖,手里还提着个空药包,包上绣的“仁心”二字都磨得模糊了,“铺里的老药柜成了精,半夜总自己开柜,还传出‘抓药’的喊声,药童都被吓得辞工了,再这样下去,街坊邻居都没地方抓药了!

    济公正蹲在台阶上给药草松土,手里还捏着片刚摘的薄荷,闻言塞进嘴里嚼了嚼,清凉的味道驱散了困意:“老药柜闹动静?是药香勾着济世的心愿了。

    走,去瞧瞧这‘会抓药’的柜子。”

    一行人刚到“仁心堂”,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药香,当归、川芎、甘草的味道混在一起,透着股安心的气息。

    药铺后院的药房里,立着一排黑檀木药柜,最里面那只药柜比其他的都高,柜门上刻着密密麻麻的药名,柜角还贴着张泛黄的“炮制规范”,正是李大夫说的老药柜。

    “就是它!

    ”李大夫指着药柜,声音发颤,“昨晚我起来查药,看到这柜子的抽屉自己往外滑,还听到里面有人说‘还差一味当归’,我凑过去一看,抽屉里的当归真少了半盒,吓得我连夜锁了药房!

    济公走上前,手指划过柜门上的药名——“当归”“熟地”“白芍”……每一个字都刻得工整,像是用了几十年的功夫。

    他拉开最底层的抽屉,里面铺着油纸,放着些干枯的药草,角落里还藏着一个小小的铜药秤,秤砣上刻着个“陈”字。“这柜子里藏着个人影,是个老大夫,手里还拿着药方子。”

    话音刚落,药铺的门被推开,一个穿素色布裙的老太太扶着门框走进来,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药方,看到老药柜就红了眼:“这柜子……是陈先生的!”

    老太太姓赵,是镇上的老住户。

    她慢慢说起往事:五十年前,这药铺叫“济世堂”,掌柜的是陈敬之大夫,医术高明,心地善良,不管贫富都上门问诊,这老药柜就是他亲手打的,每一格药都按“君臣佐使”排得整整齐齐。

    那年冬天,镇上闹风寒,陈大夫连续半个月没合眼,最后累倒在诊桌前,临终前还攥着张药方,说“还差一味当归,要救张阿婆的孙子”。

    “张阿婆的孙子就是我儿子,”赵老太太抹了把眼泪,“当年我儿子得了急病,陈大夫连夜去山里采当归,回来就病倒了,我儿子的病好了,陈大夫却走了……这药方,就是他当年没开完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