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湖文明网>网游>那年那时的青春 > 第344章 突然压抑了1
    心里难受时,我们常常会说“别想了”“忍忍就过去了”,但情绪就像个没被满足的孩子:你越不让它说话,它越会用更激烈的方式(比如胡思乱想)引起你的注意。

    比如,被朋友误会时,你嘴上说着“没关系”,但心里的委屈没处发泄。

    这时候,大脑就会反复回放争吵的画面,琢磨“当时要是这么说就好了”“他为什么不理解我”——其实不是你“想不开”,而是情绪在提醒你:“我还没被处理掉,你需要看看我。

    3.我们对“失控感”的本能抗拒

    不开心的事往往会打破我们的“掌控感”——计划被打乱、期待落了空、关系出了问题……这些都会让我们感到“事情不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”。

    而“胡思乱想”本质上是一种“虚假掌控”:通过反复琢磨细节,我们会产生“好像能找到解决办法”的错觉。

    就像考试没考好的学生,会一遍遍回想“哪道题不该错”,不是为了自责,而是潜意识里希望“下次能控制住结果”。

    所以,当你又开始胡思乱想时,不妨试着对自己说:“我知道,你只是想帮我处理这件事,想让一切好起来。”先接纳这个过程,才有可能不被它绑架。

    二、给“胡思乱想”踩刹车:3个“物理打断法”,不让思绪滚雪球

    胡思乱想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思维状态,它就像一个不断滚动的雪球,从一个具体的事件开始,逐渐演变成对自我的否定和对未来的绝望。

    当我们陷入这种状态时,往往会感到无法自拔,思维越来越混乱,情绪也越来越低落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常常会试图用意志力去控制自己的思维,告诉自己“别想了”,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。

    因为当我们越是想要抑制某种想法时,它反而会更加顽固地占据我们的大脑。

    所以,与其跟自己较劲,不如采取一些“物理手段”来强行打断这种胡思乱想的状态。例如,我们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激活大脑的“行动区”,让大脑从思考的状态中转移出来。

    比如,站起来走动一下,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,或者去喝杯水、吃点东西等等。

    这些身体上的动作会刺激大脑的“行动区”,使其活跃起来,从而冲淡负责焦虑的“情绪区”的活跃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