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刚亮,露水还挂在石屋的棕榈叶顶棚上,赵三瓢就踩着自己做的木屐(用树干挖空鞋底,绑上藤蔓鞋带)在屋外转圈。
    脚踝的肿胀消了大半,虽然还不能跑,却能正常走路了,他低头踢了踢地上的小石子,心里琢磨着今天得弄点新鲜猎物——昨天烤的蟒肉已经吃完了,剩下的压缩饼干也只有碎渣,再不吃点肉,浑身都没力气。
    “别瞎晃了,做个陷阱网。”列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她背着弓箭,手里还扛着几根刚割的藤蔓,藤蔓又粗又韧,表面泛着深绿色的光,是遗迹附近最结实的“韧藤”。
    赵三瓢眼睛一亮,赶紧跑过去:“还是你懂我!守株待兔比瞎跑强,说不定能逮只肥兔子,今晚烤兔肉吃!
    ”两人往藤蔓丛走,列娜选藤蔓时格外仔细,手指在藤蔓上轻轻划过,避开那些有虫眼的,专挑表皮光滑、掐一下能流出黏汁的老藤:“老藤韧性好,不容易断,嫩藤一拉就折。
    ”赵三瓢跟着学,却总把藤蔓掐断,惹得列娜无奈地摇了摇头,接过他手里的藤蔓,用匕首轻轻一划,藤蔓就整齐地断了,切口处还能看到白色的纤维,像棉花丝。
    回到石屋旁的空地,赵三瓢先在地上画了个两米见方的圈,然后把藤蔓分成细条,学着编渔网的样子,一根压一根地打结。
    可他编的网眼大小不一,有的地方能塞进拳头,有的地方又密得透不过气。“不行不行,这网眼太大,兔子一钻就跑了。
    ”赵三瓢懊恼地把编了一半的网拆开,列娜走过来,接过他手里的藤蔓,用手指比划着八厘米左右的距离,然后示范着编织——她把藤蔓分成四根细条,每编三厘米就打一个“死结”,网眼均匀得像用尺子量过,连赵三瓢都看呆了:“你这手艺,比我妈织毛衣还厉害,以前是不是编过渔网?
    ”列娜点了点头,用手语比划:“老家在江边,爷爷教过编渔网,用来捕小鱼。
    ”两人配合着,赵三瓢负责把藤蔓分细,列娜负责编织,没一会儿,一张紧绷又有弹性的陷阱网就编好了。
    赵三瓢用手扯了扯网面,能承受住他的重量,他满意地拍了拍网:“这‘荒野捕鱼网’用来逮兔子,简直是大材小用!
    ”可光有网还不够,列娜又找来根粗树枝,削成“V”字形的支架,再搬来块五十斤重的石头,用藤蔓把石头绑在支架顶端,最后把陷阱网的四角固定在支架上。“触发机关。
    ”列娜指着支架中间的藤蔓,用树枝碰了碰,支架“啪”地倒下,石头带着网往下压,刚好把地面的落叶兜成一团,“猎物碰藤蔓,网就会兜住。
    ”赵三瓢跟着她把陷阱网搬到兔子常出没的小路旁——那里有新鲜的兔粪,还有兔子啃过的草根,连草叶上都留着细小的牙印。
    列娜在陷阱网周围撒了点野胡萝卜叶子,是昨天在溪边找到的,兔子最喜欢这味道,撒完还不忘把周围的落叶扒拉平整,让陷阱看起来和普通地面没区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