次日天刚蒙蒙亮,寅时三刻的号角声还未响起,军匠营内已是人声鼎沸。
三十名经验最丰富的军匠围着韩曦钰,手里捧着图纸反复翻看,嘴里念念有词,满脸都是困惑与好奇。
韩曦钰没有废话,将工匠们分成三组,
分别负责床弩、火铳和炸药的制作,自己则提着一把尺子、一把小刀,在三组之间来回穿梭指导。
床弩制作的难题最先暴露出来。
按图纸要求,弩臂需用生长十年以上的坚韧桑木,木质必须紧实,无裂痕、无虫蛀,可军匠营现存的桑木要么粗细不够,要么木质疏松,要么布满细小的裂纹,根本达不到要求。
韩曦钰让人翻遍了整个军需库,又让人去附近的村镇搜罗,折腾了整整一个上午,终于找到十根符合要求的老桑木。
可加工时又出了新的问题——弩臂需要打磨成精准的弧形,两端还要凿出尺寸丝毫不差的卡槽,用来固定滑轮与弓弦,几名最资深的老工匠拿着凿子反复雕琢,要么卡槽过宽,滑轮安装后松动摇晃;
要么弧度偏差,影响拉力传导,试了三次,三根珍贵的桑木都被报废,
老匠头急得满头大汗,蹲在地上连连叹气:“王妃,这活儿太精细了,咱们平日里做的弩箭、刀剑,哪用这么多讲究!这卡槽差一分一毫都不行,实在太难了!”
韩曦钰没有责怪,而是蹲下身,取来一根废弃的桑木,用尺子在上面精准画好刻度,
又找来一根细铁丝,按照图纸上的尺寸弯成卡槽的形状,做成一个简易的模板:
“李师傅,你按这个模板来,先在桑木上画好线,再用小凿子慢慢修,每凿一下都用模板比对一次,肯定能成。”
她又拿起一个滑轮,演示如何调整三组滑轮的间距,确保受力均匀,还让人找来上好的牛筋绳,教工匠们如何将绳子牢牢固定在滑轮上,避免使用时滑脱。
折腾了整整一个上午,第一根合格的弩臂终于打磨完成,工匠们渐渐找到了窍门,后续的进度才慢慢加快。
火铳的制作麻烦则更为棘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