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振兴,乡风为魂。近年来,六郎镇坚持抓实抓牢移风易俗工作,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,用乡风文明“软实力”筑牢乡村振兴“硬环境”。
宣传润心,多元协同树立“新认知”。全镇21个村因地制宜建立健全“一约四会”制度,572名村居干部、老党员、退休教师、志愿者等群体组成“一约四会”带头人和宣传队,通过包片、包户、包人的方式,在辖区居民聚集地、广场、集镇区、服务大厅开展移风易俗“新风小课堂”,倡导“移‘四风’树‘六礼’”的内容和重要意义。通过观看微电影、拍摄短视频、发放宣传单页、栽种宣传标语牌等方式多角度、多层次、全方位的立体宣传推动移风易俗工作,让“简生活”家喻户晓,深入人心。
志愿先行,文明实践构建“生态圈”。充分发挥六郎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、站作用,创新拓展1+21+N志愿服务机制,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志愿服务实践活动。开展以“弘扬传播六礼 推荐新风新事”为主题的移风易俗知识问答活动,截至目前,发放《弘扬传播六礼 推荐新风新事》倡议书1200多份,入户宣传60余次。结合“我们的节日”等重要时间节点,开展婚俗改革、评选好家风、签订抵制高价彩礼承诺书、拍摄最美夕阳婚纱照、文娱展演等各类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21场次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,改善健康文明生活方式。
示范带动,新式婚礼搭起“文明桥”。牢牢抓住“身边好人”、“五星文明户”、党员干部等群体,注重移风易俗和家风建设,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常态化、长效化发展。永和村市级“五星文明户”王贵君率先提出婚事简办,在自家院子里面为女儿办婚事,在村内形成积极影响。村后备干部姚洪带头为村民“打样”,在乡风文明示范村--易太村的“易家宴”(喜庆堂)举办婚礼,并在婚礼现场呼吁大家婚事新办,不随礼,不浪费。“易家宴”喜庆堂逐渐成为推动移风易俗、树立文明新风的“加油站”。
逝有所安,文明祭扫引领“低碳潮”。一是大力建设公益性公墓。规划总面积达23300平方米,总墓穴数2992个,已安葬2518个,建设骨灰堂2个,总计骨灰格位2272个,已摆放1105个格位。二是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。在清明、冬至等节气,积极开展“味享清明”、“清明祭英烈”、“共建美好家园”公墓清扫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,推广“云祭扫”“鲜花换纸钱”等绿色祭扫活动,倡导群众做移风易俗的先行者。
德润乡土,“道德银行”兑出“新风尚”。“起初是为了兑换生活用品,想着做好事的同时还可以省一点钱。现在的想法完全变了,宣传移风易俗、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了我的习惯。”葛大姐朴实的话,反映了“小积分”正不断推动文明乡风凝聚。“道德银行”将移风易俗引领纳入奖励机制,有效激发大家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,让移风易俗工作有料有效。
下一步,六郎镇将坚持以点带面,突出引领,不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力量,为六郎镇“提质向新”发展凝聚强大合力。(通讯员 晋凌云)